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信息基础设施是“互联网+”发展的必要条件。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人,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增幅明显收窄,互联网普及率城乡差异达34个百分点。网民增速放缓和城乡数字鸿沟较大,除农村人口缺乏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原因外,更主要是因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因此,政府应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网络建设投入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加快“互联网+”纵深推进,激活落后地区创新创业潜力。
树立“互联网+”思维,缩短政策适配期。互联网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对政府政策制定提出新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就经历了一个政策适配的过程,从高速发展到暂停业务,再到政策规范。商务专车服务也遇到了监管压力,面临尴尬困境。面对一些新兴领域出现政策真空的情况,政府应采取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卓越远见的战略思维,制定出台与“互联网+”发展相匹配的政策,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
完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由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带动的互联网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恶性竞争和违约现象。淘宝假货饱受诟病,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破产跑路事件时有发生。市场在发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时,政府应起到引导监管作用。例如,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管理,从展业规范、防范误导、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禁止规定。应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加强基础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强化互联网信息安全管控,为“互联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确保创新创业有序开展。